結晶釉是一種別有風味的藝術釉,是美麗的陶瓷裝璜之-。什么是結晶釉呢?我們可以簡單地這樣回答,釉熔融后,進行緩慢冷卻,釉中的結晶性物質處于過飽和狀態(tài),從而析出美麗花紋的結晶,這種釉,我們就稱之為結晶釉。
結晶釉是一種人工晶花釉,如果與色釉結合得當則具有特有的藝術效果。例如類似大自然中自然的”結晶”現象有各種各樣的結晶類型:花朵狀、花簇狀、扇狀,星狀,針棒狀、線型放射狀、甘藍狀、雪花狀,樹葉狀,竹時狀、云母狀、菱形狀、浮萍狀及幾何形狀等等。象菊花狀的結晶,因它在各個方向.上對光的反射能力不-樣而使之具有立體感,看上去就猶如盛開的菊花那樣生動艷麗。如果在雕塑瓷蝴蝶的翅膀上添上幾顆這樣的,那真是美妙極了;特別是將這種結晶釉的瓷磚鑲嵌于室內的墻壁地面上,它在光線的照射下,奇光異彩而顯示出特有的美。又如星形狀的結晶配天色的色彩,其釉面就仿佛蔚藍的天空中布滿著星星。所以說不同的品種和器型若能選擇適當的結晶釉(晶體的大小,形狀、顏色)來裝飾,它能收到一種人工彩飾所不及的藝術效果。結晶釉由于工藝條件復雜,產品穩(wěn)定性不高,結晶的大小與出現的部位往律難以控制。因此,目前還未能普遍使用。
遠在宋代,我國就有了結晶釉的萌芽,當時有名的產品如“天目”、”星盞”,”茶葉末”、”鐵繡花”及吉州窯出產的免毫,玳瑁飛油滴、鷓鴣斑等色釉微晶產品,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結晶釉產品。
在國外,據文獻所載,最初研究結晶釉的是法國國立制陶所的埃別爾曼,他在1847-1852年間曾進行過鋅結晶釉的研究,1894年美國辛辛那提的魯考特陶所還介紹過他的制品。1897年,丹麥的哥本哈根王室瓷器制造所把結晶釉應用于陶器上。日本出現比較早的是細紋釉,近似結晶釉。日本在1925-1927年對結晶釉的研究曾達到一個高潮。這個時期主要研究了砂金石釉,鋅結晶釉,鈦結晶釉,1930年又研究了鉛、鋅、鈦結晶釉。蘇聯自比爾格創(chuàng)砂金石釉之后,1890年茹科夫斯基和柳黑耶夫開始采用結晶釉。
結晶釉按它的組成不同可分為六類:即1.硅酸鋅結晶釉;2.錳鈷結晶釉;3.硅酸鈦結晶釉;4.硅鋅鈦結晶釉;5.硅鋅鉛結晶釉;6.砂金石釉(鐵系統結晶釉)。其中硅酸鋅結晶釉的結晶發(fā)育得最大,晶體直徑最大的可達12厘米左右,-般的都有6--8厘米左右。
為了使鈾中結晶成形,首先要確定結晶成長速度最大的溫度范圍,在這個范圍內進行保溫,則可得到大片的結晶。保溫時間的長短及氧化氣氛的控制適宜決定著結晶的大小。同時釉層厚度對晶核形成和晶體成長都有很大影響,一般控制在廠1.5毫米之間為最好。
如用結晶釉作綜合裝飾雕塑瓷,掛盤等,一般應先上一層底釉,用普通的白釉沾--次,再在上面噴以需要的各色結晶釉,但釉層要薄些,否則,會流動而破壞藝術效果。隨著人們對結晶釉工藝的進一步掌握,這種巧奪天工的藝術釉將會得到廣泛應用。